視點
  9月11日,省經信委發佈消息,截至7月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工率為88.8%,較一季度、上半年分別提高6.1個和1個百分點,企業開工持續好轉,山西工業呈現穩中有升態勢。但進一步回穩的基礎仍較脆弱,促增後勁不足。重點監測的煤炭、鋼鐵、焦化三大傳統產業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全省工業品出廠價格連降29個月;效益明顯下滑,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下降70.9%;庫存普遍增加,如鋼鐵庫存109.5萬噸,同比增長39%。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轉入新常態,在這個時期,對傳統產業的需求下降,而新經濟、新技術、新模式高速發展,企業依靠資源消耗和擴大投資規模來提高競爭力已無多少空間,迫切需要加快向現代產業高端高附加值生產方式轉變。
  加快轉變靠什麼?只能是創新,大到理念、戰略、制度,小到每個細節,即使是微創新,也比對手有競爭優勢。企業是經濟建設的主體,直接參与市場競爭,對新技術、新產品最敏感,為贏得市場,每個企業都在謀創新。
  但創新需要人才支撐。山西缺人才,更缺高端人才。近年來,我省投入大量資金用於高端人才的引進,目前全省第八批海外高層次人才申報工作正在進行中。
  “引進”是捷徑,“培養”才是根本。
  高校,向來被視為助推一個區域的經濟實現長足發展的智力源和人才庫,培養人才是高校的第一使命。正因如此,無論哪個國家或地區,在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進程中,均把其所在地區的高等學校作為重要依托。
  自從意大利誕生了西方最早的大學——博洛尼亞大學,文藝復興的航船便首先在亞平寧半島始發,科學成為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一把利器;英國,自從擁有了當時世界最好的大學牛津和劍橋,英國便引領第一次工業革命;當現代大學之母——柏林洪堡大學誕生後,世界科技中心就轉移到了德國;美國人結合德、英教育,孕育了屬於自己的研究型大學,美國成為了第三次工業革命最主要的國家,也是美國能成為世界霸主的重要因素。
  可見,高等教育在創新體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山西的高等教育又如何呢?2014中國大學百強排行榜中,山西大學和太原理工大學躋身其中,分列第75、85位。
  該排行榜主要包括3項指標: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綜合聲譽。在最高6星級排名中,山西兩所高校被評為3星,在百強中處最末級。辦學層次分為頂尖大學、一流大學、高水平大學、知名大學,山西兩所高校均為知名大學。顯然,山西高等教育處於較落後的位置。
  投資110個億的山西大學城已於2013年建成投用,各校的基礎設施、硬件設備等可謂“高大上”,部分學校的新校區是原來的3倍大。去年,省教育廳安排4億資金支持高校創新平臺建設。
  有了硬件平臺,接下來各學校應該考慮如何將發展的步伐加快些了。如何加快?必須進行高等教育改革。今年3月,教育部已要求地方本科高校整體嚮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提高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水平。
  實施創新驅動,高校責任重大。特別是我省的“老八所”本科高校,更要勇於擔當重任,高校領導不僅要有教育家的能耐、學問家的素質,更應該具有企業家的意識,有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在辦學理念、內部治理結構、教學體制、人才培養模式、科研體制等方面進行大膽創新,打造高端人才集聚的人才儲備庫。探索產學研合作新模式,通過聯合攻關,解決企業發展和行業發展的瓶頸技術,給力山西經濟發展。
  褚 艷  (原標題:實施創新驅動 高校責任重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t27htrwp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