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暘
  年產硫酸鉀130萬噸、國內市場占有量達70%以上、“世界硫酸鉀航母”……這些耀眼的標簽,在十多年前是不會有人聯想到新疆羅布泊。這個昔日無人的不毛之地,現如今已建成世界最大的硫酸鉀生產基地。而突破鹽湖硫酸鉀開發技術的,正是中國化工集團旗下的化工部長沙設計研究院以院企合作方式完成的“羅布泊鹽湖120萬噸/年硫酸鉀成套技術開發”項目。該項技術因在關鍵領域的突破,獲得了201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化工部長沙設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兼總工程師劉小力便是該項目主要負責人,也可以說是喚醒千年沉睡的鉀資源的“魔法師”。
  八年奮戰打造世界硫酸鉀航母
  “我國有兩大鉀肥資源豐富的區域,一個在青海,另一個就是新疆羅布泊。”劉小力介紹,位於青海的資源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被開發,而羅布泊只有成片的戈壁和沙漠,所以一直沒有被大規模開發。劉小力和他的團隊憑藉參與開發青海資源區時積累的經驗,在2000年開始向這片神秘的禁忌之地展開探索。
  羅布泊酷熱缺水、寸草不生,劉小力和他的研發團隊吃穿用甚至就連喝的水,都要靠著汽車長途跋涉幾百公里送進去。而晝夜巨大的溫度差異,使得他們連活動板房都不能住,最後只能睡在自己動手挖的“地窩子”里。“那段時間確實艱苦,從實驗室階段到工業試驗,再到工程化問題研究,我們整整花了8年的時間。”劉小力說,2008年,項目第一次試車便取得了成功,至此在羅布泊這片1000多平方公里的鹽湖,在“死亡之海”的腹地上,誕生了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一套硫酸鉀生產裝置,堪稱世界硫酸鉀“航母”。
  掌握國際鉀肥市場話語權
  礦物鉀鹽是生產鉀肥的重要原料,我國是世界第二大鉀肥消費國,目前年需求量約1200萬噸,但鉀礦資源卻嚴重匱乏,鉀肥自給率很低。劉小力和他的團隊所研發的“羅布泊鹽湖120萬噸/年硫酸鉀成套技術開發”項目,成功地解決了羅布泊鹽湖鉀資源大規模開發的開采、加工技術及裝備難題,在西部荒漠戈壁羅布泊腹地,建成了年產量達130萬噸的硫酸鉀生產裝置,把沉睡千年的資源變成利國利民的財富,對於緩解我國鉀肥緊缺的狀況、穩定國內鉀肥市場供應和價格,提高中國鉀肥自給率具有重大意義。目前,該項目的產品占到世界硫酸鉀總量的26%左右,國內市場占有率達70%以上。
  此外,該成果的推廣應用也打破了國外進口的硫酸鉀對國內市場的壟斷。“有了這套裝置,不僅能夠大大提高國產鉀肥,特別是硫酸鉀的供給率和我國在國際鉀肥定價的話語權,不再需要看世界鉀肥巨頭的臉色。”劉小力說:“同時在價格談判上也更有底氣,現在我們進口鉀肥至少比東南亞國家每噸便宜幾十美元。”  (原標題:用“魔法”喚醒世界硫酸鉀航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t27htrwp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